经过大约两个礼拜对ACOL的沉迷,现在又回到PRECISION上面来了。
ACOL虽然不错,但是在使用自己喜欢的约定叫之前需要仔细的考虑。不仅仅是能不能使用的问题,还不能改变整个体系的设计思路,不能破坏叫牌体系的整体美感。很难。使用精确制就几乎没有这个问题。精确制本身是个很开放的系统,而且主要的设计思路还是延续了美国标准质的内容。所以,大部分常用的约定叫都可以很方便的移植过来。
从根本上来讲,精确制和标准自然制的区别不大。对于手中牌力的划分基本上都是延续12-15/16-18/19-21/22+这么几个区间。对于22+这样的强牌,精确制与自然制都需要到2H/2S/3C/3D这样的高度才能显示出自己的第一套。而对于12-21强度区间的牌,自然制是先叫出第一套,然后用再叫来进一步表达牌型的同时明确整手牌的强度所在的区间。精确制呢,是自然制第二步要做的事情拿出来一部分放在了第一步来做。在开叫表明第一套的同时还要分清楚是在哪一个区间。这样做也需要一些代价:16+的牌只能在再叫中表示第一套了。
我最近又开始重新研究谭氏精确了。对于谭氏精确的认识,我有明显的几个循环。- 刚开始学桥牌的时候就看到谭氏精确了,当时的感觉是叫牌体系太复杂了,很NB!但是第一记不下来,第二也不会用,所以放弃了。- 过了一段时间,感觉:这样的叫牌体系谁记的住啊?完全的纸上谈兵的东东。还是标准精确较好。- 又过了一段时间:这样的叫牌体系将一部分叫牌的判断量化了,而且提供了很多很NB的约定叫,还是够厉害的。- 再过一段时间:体系的设计过于细腻而且过于繁琐了。如此多的约定在实战当中很难完全匹配上。与其记住如此多的约定,不如在牌理和基本功上多下下功夫。- 后来,在我打牌最好的时候:真正职业牌手所使用的约定卡就是要约定到如此细致的程度。而且再看看书中的内容也不是很难记忆,只需要有个固定的搭挡就可以了。- 现在的感觉:书中提供了很多十分细腻的约定叫,很有用。但是,必须在标准精确已经十分熟练,而且在自身有明确的自发的需要提高叫牌技巧的需求的时候才可以有选择的使用。必须要有针对性的,感觉某一类牌不好叫的时候,找一个约定叫来学习。而且书虽然很厚,但其实对很多牌的分析远远不够透彻,仅仅提供了一个叫牌体制的提纲而已。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