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31日星期四

2006年全国桥牌锦标赛中使用的精确体系

此体制基于Eric Rodwell所建议的精确体制,局部依据郭哲宏的中华精准制和大卫-博科维兹的现代精确制作了更改。
本叫牌体制的整理原则:
1-尽量保持简单,仅仅保留必要的约定叫
2-尽量保持精确制传统风格,不做结构性改动
3-对一阶高花开叫之后的叫牌进行了更新
本体制由我与ACEWIN进行讨论并确认,用于2006年北京举行的全国桥牌锦标赛。9月7号是第一天的比赛日,现在每天晚上正在紧锣密鼓地训练ING。

关于一阶高花开叫之后的加叫体系的讨论

一些叫牌原则在许多桥牌的书籍中被多次的提到,然而另一些却没有被明确地提出来,虽然它们已经在被使用中。例如:
1.弱牌描述,强牌控制原则
尽量由持有强牌的一方做叫牌的控制,而由持有弱牌的一方做描述性的叫牌。因为弱牌的特点可以更快地描述清楚,而强牌的一方可以将自己的牌力在叫牌的时候隐藏起来。
这样的叫牌原则已经在许多书中被明确提出了。
2.限制性一方描述,非限制性一方控制原则
尽量由已经做过限制性叫牌的一方做描述性的叫牌,而由非限制性牌力的一方做叫牌的控制。
这样的原则被偶尔提到过。
3.非均型牌描述,均型牌控制原则
一般来讲点力的分布状况比牌型的分布更加难以表达清楚,所以持有非均型牌的一方做描述的同时,持有均型牌的一方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判断自己手中的点力的价值情况,从而更加容易做出准确的判断。
这样的原则虽然在不同的叫牌体制中被局部的使用了,例如罗斯形象叫牌体制、意大利方块体制等等,但是从来就没有被明确地提出过。
依据上面提到的叫牌原则,我们可以讨论一下一阶高花开叫之后的加叫体系以及1NT开叫之后的应叫。
一、一阶高花开叫之后的限制性加叫的讨论
开叫人一阶高花开叫之后,当应叫人持有限制性牌力的时候,目前比较通常的处理办法是:
逼叫性1NT之后再跳加叫同伴的开叫花色=3张王牌支持
直接加叫同伴的花色到3阶水平=4张王牌支持
这样的处理方式的明显问题是:
1.应叫人虽然有限制性的牌力,但是当与同伴的牌型配合不好并且开叫人是低限牌力的时候,第二轮跳加叫到3阶已经成为了冒叫。另外这样的配合很有可能2NT是最佳定约,但是现在过早地越过了。
2. 面对应叫人的限制性跳加叫,开叫人必须立刻决定是否叫成局。这样,开叫人只能在持有最低限牌力的时候PASS,其它情况直接叫成局。如果是自然叫牌法,开 叫人在持有更强的牌力的时候可以使用Mathe问叫。但是这样的判断实在是太不准确了,原因是开叫人得到的素材实在是太少了,于是是否叫到局只能依赖于简 单的点力计算。开叫人无法考虑与应叫人牌型配合的问题。例如:
开叫人 应叫人
S: Axxxx S: Kxxx
H: Kx H: Qxxx
D: KQx D: x
C: xxx C: Axxx
上面的两手牌:1S-3S; ?
开 叫人该如何判断呢?一手均型的低限牌力,于是PASS。然后发现完成3阶定约需要一点点运气。但是如果应叫人的方块与草花套互换之后呢,你会发现4S定约 只有在十分诡异的分布的情况下才会有危险。应叫人的限制性加叫之后,开叫人该如何判断呢?(也许这是对于开叫人来讲最有用的信息是应叫人的单张在哪里?)
在马科斯-哈代版本的二盖一叫牌法中对于限制性加叫高花有一些改进的设计:
逼叫性1NT之后再跳加叫同伴的开叫花色=3张王牌支持且均型
直接加叫同伴的花色到3阶水平=4张王牌支持且均型 or 3张王牌支持且有单缺
跳叫到2阶同伴开叫花色的高一级(如1H-2S or 1S-2NT)=4张王牌支持且有单缺
这样的改进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满贯的叫牌,但是对于成局的判断也基本上没有什么帮助。
在罗斯的形象叫牌法中对高花开叫后的加叫有一些新的想法:
持有限制性加叫的牌力时,做简单加叫=3张以上王牌支持
使用逼叫性跳加叫=4张以上王牌支持
持有简单加叫的牌力时,使用逼叫性的1NT
这 样的改进方式又进了一步:应叫人直接加叫之后,开叫人可以在3阶王牌以下做进局试探;应叫人持有更低的牌力时可以根据开叫人的再叫来决定是否下一轮跳加 叫。但是这样做的缺点也很显然:牺牲了简单加叫的关煞效果。另外在逼叫性1NT之后,应叫人得到的开叫人再叫的信息也是十分模糊的。
另外,传统的简单加叫之后叫牌,现在比较流行的是“长短套结合的邀请叫”,这种设计方式其实是十分符合上面提到的原则3的。
综 上所述,在早期的叫牌中是无法强硬的确定应该由谁来描述,由谁来控制的。所以需要有叫牌机制能够灵活地对描述与控制进行转换。另外虽然在精确体制中一阶高 花的开叫是具有限制性的,但是我觉得原则3的优先级还是比原则2的优先级要高,所以在叫牌的设计上需要尽量让原则2与原则3取得一致。
二、一阶高花开叫之后的逼叫性加叫的讨论
开叫人开叫一阶高花之后,应叫人持有13-15点或更强的牌力并且王牌有很好的支持(4张以上)的时候,传统的设计有以下几种:
1.逼叫性的跳加叫
2.Jacoby 2NT
3.伯尔京3NT结合Splinter
4.瑞士加叫
其 中第3种方式与第4种方式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即当开叫人准备对满贯进行进一步的试探的时候,叫牌的水平已经达到了4阶,一旦试探满贯未遂,很可能已经叫得 过高了。哈代二盖一体制试图将二者结合起来,这样可以同时区分应叫人是否有单缺和将牌的支持强度,但这同样没有解决叫牌水平过高的问题,虽然开叫人的确得 到了更多的判断的依据。
第一种方式现在所说被解释为:牺牲了更加有用的限制性跳加叫,所以多不采用。这种说法我现在很是怀疑,因为由上面的讨论可以看出,限制性的跳加叫也并非十分有效。
第二种方式被认为是更加有效的,所以在自然类的体系中被经常采用。但是这样的叫牌方式存在的问题是:开叫人与应叫人的叫牌都是非限制性的,所以在最终叫牌水平的高度上也存在判断的困难。例如:1S-2NT; 4S仅仅表示低限牌力,一个大大的难题直接交给了同伴。
当应叫人持有16点以上的更强的加叫牌力时,目前有以下几种处理办法:
1.当前多数自然制采用的方式:先使用二盖一进行进局逼叫,然后再进一步探索。
2.采用Baron方式的2NT应叫(16分以上)配合强的跳叫新花色。
3.采用罗斯形象叫牌法中建议的3C满贯逼叫。
其中,第一种方式应用在精确体制中更加有效一些,因为起码有一个人的叫牌已经是限制性的了。但是面对11分开叫的同伴,应叫人较少有机会能够直接使用二盖一逼叫到局。
第 二种方式中2NT的应叫更加有效,因为非限制性的应叫人正好持有均型牌。之后的叫牌主要就是开叫人进行进一步的描述的问题了。所以第二种方式在精确体制中 应用的更为广泛,自然类的叫牌法中只有ACOL将之作为比较流行的方式。但是现在的问题是,2NT这个叫品相对阶数还算较低,用它来表达16分以上这样稀 有的牌,有点过于奢侈了。
罗斯的3C应叫方式更加实用一些,优先进行王牌强度的确认,然后进行部分牌型的确认。中间过程可以进行灵活的转换。但是对于牌型的确认是十分模糊的,并不明确单张的所在。罗斯将这解释为叫牌的优点,我暂时不能全盘接受这样的说法。
三、关于伯根加叫
伯根加叫有一定的优势 所在,所以现在在国内非常流行。但是我并不认为它象宣传的那样有效果。象1S-3S这样的过程很有可能阻击掉了敌方一个并不存在的花色定约,即使存在,敌 方在1S-2S之后也有可能无法争叫。而1S-3S这样的牌力要想做成却是非常困难的。这样未免得不偿失。
四、1NT开叫之后的叫牌设计
几乎所有的教科书都是这样说的:由于1NT开叫具有非常强的牌力与牌型的限制性,所以应叫人这时扮演掌舵人的角色,所以之后一系列的问叫与邀叫都是应叫人发起的,开叫人仅仅有非常有限的主观能动性。
这 样的说法貌似很有道理,但是实际当中应叫人很难掌握开叫人手中的牌点的分布情况,所以当应叫人手中持有非均型牌时,开叫人倒是可以比较容易的对自己手中的 牌力进行重新的评估。所以1NT开叫之后,后续叫牌的发展需要进行理念上的调整。应叫人的很多逼叫序列需要放弃,而取而代之的是描述性的叫牌。这实际上是 原则3与原则2的结合应用:当应叫人可以做限制性的描述的时候,开叫人则可以完全接管叫牌的控制权。当应叫人仅仅可能做牌型的描述的时候,则开叫人需要对 自己的牌力进行重新的评估之后对应叫人进行自己手中的牌的进一步确认,然后应叫人根据开叫人提供的第二次信息对叫牌进行控制。
五、叫牌的设计
鉴于哈代二盖一以及伯根自然等主流的叫牌体系都已经将一阶高花开叫之后的跳叫新花色用作某种形式的加叫,同样,我们也可以采用这样的设计方式。
1.一阶高花开叫之后的加叫序列
应叫人:
0-7分:
1M-3M,阻击叫,4张王牌支持
8-10分:
1M-2M,简单加叫,然后开叫人可以使用长短套结合的邀叫体制(建议直接叫出的花色表示单缺)。
11-13分:
非均型牌:跳叫新花色表示单缺,3张以上王牌支持。(同理,1C-1D; 1M之后也需要有Mini Splinter叫牌机制)
均型牌:使用1NT过渡。(应叫人第二轮升一级表示接力问开叫人单缺花色,开叫人如果没有单缺则叫回开叫花色。)
14-15分:
非均型牌:双跳叫新花色作为Splinter叫牌(1H-3NT表示S单缺)。
均型牌:1H-3S / 1S-3NT,以后开叫人可以叫出单缺花色(1H-3S; 3NT表示S单缺)。
16分以上:
非均型牌:以新花色逼叫开始。
均型牌:2NT
├─ 3NT:11-13點,平均牌型(5-3-3-2)
├─ 3C :11-13點,不平均牌型,不保证草花套
├─ 4NT:14-15點,平均牌型(5-3-3-2)
├─ 3S :6張黑桃
├─ 直接叫出牌組:14-15點,不平均牌
└─ 其餘的在三階叫出是4張的牌組,跳至四階應有5張以上
**************************************************
14分以上:
2NT,开叫人:
3C=没有短套,任何牌力
应叫人:
3D=没有短套,任何牌力
3H=C单缺,16点以上
3S=D单缺,16点以上
3NT=另一高花单缺,16点以上
4C/4D/4H/4S=短套,低限
3D=有短套,低限
3H=C单缺,高限
3S=D单缺,高限
3NT=另一个高花为单缺,高限
4C/4D/4H/4S=第二套,高于低限
**************************************************

2006年8月17日星期四

桥牌——我体验的叫牌体系

1997 年夏天,我使用中华精准体制参加了在西安举行的全国大学生桥牌赛。那时候实在是水平有限,所以对叫牌体制没有什么感觉。后来再回头看这个体制的书的时候感 觉原书实在是经典出版物。叫牌体制设计的逻辑严密,思路清晰,文笔流畅。而且原汁原味的体现了完整的精确叫牌法的所有内容。当你和搭档约定要使用这一套体 制的时候,几乎没有什么需要自己约定的内容了。叫牌体制的内容本身也是十分的规范且完整。总的来说这是一个中规中矩叫牌法的标准读物。如果有什么值得改进 的地方的话,可能只能说是有些内容的设计已经不那么时髦了,比如说:
1.可以使用Jacoby Transfer来代替Flinter
2.开叫3NT由原来的高花的建设性开叫改为现在流行的赌博性3NT
3.1C开叫之后应叫2H/2S改为建设性高花套的应叫,来代替原来的表示4-4-4-1牌型的应叫
4.1C开叫之后应叫2NT包括14点以上没有上限的牌力
5.1阶高花开叫之后使用伯根加叫来代替传统的加叫体系
6.开叫2D可以包括3-4-1-5和4-3-1-5的牌型
但总的来说,上面的这些改动都无关大局,所以中华精准制的原书仍然是值得反复阅读的书籍!如果再能搭配杨小燕所著的《现代防守叫牌精要》,那就几乎涵盖了所有叫牌需要约定的内容了。

1997年的秋天,我在北京参加了一年一度的阿尔卡特全国桥牌通讯赛,当时使用的叫牌体系是Acol。参考书目是艾利克-克罗赫斯特所著的《八十年代的ACOL》。还好,颇拿了一些奖品回来。
现 代ACOL与伯根自然和弱开叫并称为现代最具有挑战性的三大叫牌体系,但是其实它的内容是十分简洁的。ACOL制当中几乎没有什么特殊的约定叫或者特殊的 处理办法,转移叫和否定性加倍居然都是可选的内容,整套体系的原始规则实际上是十分简单的,具有接近完美的对称性和美感。所以这套体系的记忆量很小,大多 是情况需要的是叫牌人的逻辑判断能力和功力。这其实非常接近中国古人的思维方式——最简单的规则导致最复杂的变化。
ACOL体制的中文参考读物也 十分的完整,克罗赫斯特的三本经典读物可以涵盖所有的叫牌内容,其中《竞叫中的ACOL》可以说是最全的分析竞叫的书籍之一(其他的恐怕只有劳伦斯的关于 二盖一体制的竞叫的书籍能与之相比了)。如果还不够的话,可以再加上里斯的《九十年代的ACOL》。

1998年的冬天,我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全国青年锦标赛。当时使用的叫牌体系是某种改良的精确叫牌法。例如:
1.1C开叫之后使用1D作为8HCP以上的任意牌型,其他的应叫均为7HCP以下
2.1高花开叫之后使用改良的伯根加叫
当时战胜了强队广州队,但是整体的战绩并不好。这虽然与当时的战术布置有关系,但是主要还是因为当时的能力不足。所以对于这样的叫牌体系没有什么值得定性的依据。

1999 年冬天,我参加了在沈阳举行的全国青年锦标赛。当时使用的是马科斯-哈代版本的二盖一叫牌法。哈代二盖一原书可以与中华精准制的著作相比美,语言流畅,逻 辑清晰而且内容极其丰富,可以说是叫牌体系的完整版本。和中华精准制一样,该书的内容虽然有些不太时髦了,但是仍然值得完整的使用。因为其中的内容逻辑性 非常强,如需改动几乎可以说是迁一动百。
二盖一体系可以说是美国标准制的改良版本,如果需要使用,也可以参考劳伦斯版本的二盖一,比哈代的版本内容稍微简单一点点。而且劳伦斯对于该体制的竞叫部分也有很多经典而详细的著作。比如:《二盖一实用竞叫系统》等等。
我不太喜欢使用类似的叫牌体系,如果使用的话,很有可能仅仅是为了练习叫牌的技巧。1999年青年赛的赛场中,已经没有比我强的牌手了。

1999年夏天,我参加了在沈阳举行的全国大奖赛。当时使用的是标准的精确叫牌法。当时的最好成绩是杀入了公开组双人赛的复赛阶段,复赛的最后一节才失去决赛资格,很可惜。

2000年冬天,我参加了在四川崇州举行的全国青年桥牌锦标赛。当时使用的是阿尔文-罗斯的形象叫牌法。形象叫牌法的前身是罗斯-斯通叫牌法,也是美国标准叫牌法的改良版本。
罗 斯,作为“对高花开叫的逼叫性1NT应叫”、“弱二开叫”、“弱跳应叫”、“否定性加倍”、“不寻常无将”等等著名约定叫的发明人,应该是值得我们信赖的 叫牌理论专家了。但是新版的罗斯形象叫牌法中仍然保持了“好开叫”、“建设性高花加叫”、“逼叫性高花跳加叫”、“低花的正加叫”等等现在被普遍认为早已 过时的东西。这些东西在今天应该算是典型的另类了,但是我无法确认它们是否真的应该被淘汰了,因为现在国内对于桥牌的信息渠道实在是太窄了,所以无法得出 一个客观公正的分析。虽然在现在的伯根自然、ACOL、精确等等体制中都十分提倡轻开叫,桥牌大师卡普兰和现在的Rodwell也说明11点可以开叫,甚 至弱开叫体系中的主区定在8-12点,但是我个人觉得好开叫的理论也未必就会使你处在下风。从我个人来讲,我无法作出罗斯形象叫牌法已经落后的结论(这同 国内现在的叫牌风气不太相同),而且我甚至觉得体系中的很多内容是十分超前的,我可能是已经被罗斯洗脑了吧。
从实战的结果来看,罗斯形象叫牌法是 适合用来同高手较量的体系。这个体系可以最大限度地做到让敌人打不动你,可是你也不要想用这个体系来欺负敌人。如果你在和低水平的选手较量的话,最好还是 用精确体系。另外虽然罗斯体系在很多时候对叫牌的要求很严格,但是似乎也不会造成被对手阻击的情况。倒是有一些牌,本来有可能阻击住敌人的机会会被放弃。
罗斯有一句话非常经典:如果能够达到70%正确率,你就能够赢得眼前的一切。罗斯的理念是:当你能够知道最后的定约时,不需要把手里的牌叫得非常清楚。其实这也非常符合中国古人的思维方式。
2000年的青年赛的赛场中,没有和我处于同一个层次的牌手,我打的那些场次中,从没有落过后手。

2000年春天,我参加了在天津举行的全国大学生桥牌锦标赛。当时使用的是精确叫牌法。后来又有机会在比赛中使用了黄易陀的定向问答叫牌法,这是我唯一的一次机会在正式比赛中使用这个叫牌体制。由于开叫报点的叫牌体制在国内被视为异类,所以在比赛中基本上不允许被使用。
定 向体制体现了典型的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制定了一些比较通用的叫牌规则来对应千变万化的牌型分布。所以,记忆量很小,规则也比较简单,关键是利用各种规则的 组合来叫清楚手里的牌,这就要靠个人的功力了。另外,定向叫牌法是叫牌的两个人中有一个人手里的牌是完全隐蔽的,所以也比较适合比赛。只是我个人觉得开叫 的设计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为了能够使定向叫牌的思维可以应用于比赛,出现了一些改良的体制,例如“好梅花叫牌法”。我本人对此作出了努力——东部精确叫牌法。但是改动的版本并不完善,所以还没有机会应用的实际的比赛当中。
定向问答叫牌法可以称的上是本出产品中的精品了。

在此之后,由于工作的原因再没有机会参加全国性的桥牌比赛了。所以另外还有一些叫牌体系虽然也用功钻研过,但是没有机会通过比赛来体会其中的奥妙了。例如:
意 大利方块叫牌法。一个适用于比赛的叫牌体制,在很多的时候开叫就可以叫清楚牌型。它的理念是叫牌要同时对牌力和牌型都进行限制性叫牌,这在激烈的竞叫过程 中是很有优势的。这个叫牌体制几乎是集中了蓝梅花体制和罗马体制的优点的作品。很可惜,在国内使用的人很少。我看到的原因是:这个体制的唯一一本国内的出 版物的校对实在是太差了,错误百出,再加上外国人写书本来逻辑性就不强,所以实在是很难读懂。对于叫牌体制本身来说,太可惜了。
胜利体系叫牌法、大梅花叫牌法、Aces叫牌法可以明确是上一个时代的作品了,而且也不想ACOL、罗斯-斯通有新的版本的出现,所以可以仅仅当作收藏了。
万能梅花叫牌法,整体的框架的思路比较好,可惜很多叫牌的设计已经落后了,而且也很难在低水平上找到4-4高花配合。所以这个体系只能说是仍然值得研究改进。
大方块叫牌法,看不出来与精确制相比有什么特色。
红方块叫牌法、两仪叫牌法、双路叫牌法等等国人的作品,思路很新颖,可以关注它们的发展。
输墩计算叫牌法、程序性叫牌法、速成叫牌法、龙桥等等,更加不成熟了,可以不予考虑。
雷格里斯体制、蓝梅花体制没有仔细研究过,无法写出什么体会。

2006年8月5日星期六

ACEWIN关于2D/2H/2S/2NT开叫的建议

I. 2D:滥牌阻击叫,可能是任何一个套,或者双低花。
应叫:
2H:弱接力,再叫:
PASS:本来就是弱2红心
2S:黑桃弱2,可能非常弱,3-7点,和局况相关
2NT:双低花,保证5-5,点力8-11
3C/D:7张+低花,顶多有2大(非AK)。需要帮张才能提通。
2S:弱接力,黑桃支持到2阶,红桃支持到3阶,答叫同前。黑桃PASS,红套出。
2NT:强接力,逼叫到3NT或者4阶。再叫:
出套。
3NT是双低。
再接力叫(非3NT) 是问第2套(4及套)。
3C/D/H/S:边花问叫。问大牌。
答叫:xx/x,Qx/xxx,K/AQ,A/KQ,缺门。重叫该花色问强弱比如:
2D - 3D
3H (xx/x) - 4D:问长度。
(3NT:停叫)
(3S/4C/4H:问边花,暗示D将牌,跳叫停叫。)
4H (xx):双张 - 5D:停叫
4S (x):单张 - 5D:停叫
又例如
2D - 3C
3S - 3NT:停叫
4C:问长度
4H:(Kxx/AQxx,应该是Kxx) - 5C(停叫)
4S:问边花大牌,跳叫或C停叫。

II. 2H/S:高花建设性开叫,8-11HCP,6+,点力集中。
接力问2套。
好的2套要跳叫。(5级以上跳出。4级套平出)。
再叫无将问该花色的大牌。Sample:
       2H - 2S(relay)
3H (单套) - 3NT(问H大牌,回答1,2,3个大牌)
2NT/3C/D:S/C/D 4级套 - 3NT(问3套的大牌。)3H问H大牌
3NT/4C/D:S/C/D 5级以上套 - 4NT(问S/C/D大牌,回答同上)。4H停叫。
2H - 2NT:问S的配合。7级定将。
又例如:
2S - 2NT(RELAY)
3S - 3NT(问S大牌, 回答1,2,3个大牌)
3C/D/H - 3NT:问C/D/H的大牌。3S 问S大牌。跳叫停叫。或者4S 停叫。
如果想停3NT,必须直接叫。接力默认开叫花色为王牌。

III. 2NT:问A 。下一轮转问K,Q。跳叫停叫。非轮转的叫牌命令同伴加一级。   

3低花开叫保证2大(带A),如果能提通则可以开叫3NT。(如AKJ 8张套等)
接力问边花大牌(K,A)。
直接叫3NT是停叫。
接力后3NT问单缺。回开叫花色停叫,或者跳叫停叫。
接力后平叫/跳叫4NT是问全手牌的其他特性点(单缺/边花大牌,A,K已经回答的不重复回答)。
直接跳叫4NT是关键张问A,包括开叫花色的K。
非接力的新花是边花大牌问叫。(回答中包含Q)。

2006年8月3日星期四

各色各样的中文输入法

试用过很多输入法了,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拼音输入法:目前最火的要数微软拼音输入法、智能狂拼、紫光、拼音加加4种了。
就我个人来讲,比较偏向于整句输入法,所以在其中选择微软拼音和智能狂拼。另外两种我也试用过了,就操作的方便性以及稳定性上来讲,似乎拼音加加更胜一筹。
微软拼音与智能狂拼之间的比较,微软拼音的识别率明显要高,与系统结合紧密,运行更加稳定。缺点是操作的可自定义的项目很少,输入整句之后需要按两次空格才能完成输入,否则的话就需要使用回车键。另外,微软拼音还有自动变换全角字符和英文标点的BUG。
智能狂拼可自己定义的项目非常繁多,所以使用起来十分灵活,可以按照不同人的操作习惯定制,这是他的明显优势。劣势是识别率略低,有时候运行不太稳定。
目前为止,我使用智能狂拼。
笔画输入法:主要会谈到五笔、大众形音、两笔、王林快码等等。
早些年DOS时代有万马奔腾的说法。五笔字型的成功多半是商业运作的结果。这些年以来,五笔字型是以难以记忆而著称的了,但是不可否认输入的速度和重码率是五笔字型明显的优势。
在DOS时代还有一些其他的输入法也很有特色,比如田码、沈码、对称码等等键位的设计都很有水平,很可惜没有坚持下来。
再后来大众形音火了一阵子。软件设计的中规中矩,但是现在似乎也没有什么发展了。
现在最火的应该算是两笔字型了吧,虽然比较五笔字型有一些优势,但是要想熟练也需要很多的练习。
我 使用王林快码有很多年了。中间有两年的时间长期不使用了,然后又重新拾起来,几乎没有什么过程。所以实践证明这的确是一个好记难忘的东东。软件的设计也很 有特色。缺点是重码率稍稍高了一些,但是这并不能抵消掉其他的优点。这个输入法官方已经停止了,现在有一批爱好者在维护。商务运作的食物是他不能流行的原 因——输入法收费现实证明是不可行的。
还有天然码输入法走的路与王林快码也是十分的相似。
现在比较有新意的是:出现了极点输入法平台。利用这个平台,大家可以定义自己的输入法。这样一些失去官方维护的输入法可以找到继续生存的平台。民间也可能开发出更加优于官方版本的输入法。象极点两笔、极点快码都是此例。

罗马梅花体系简介

唐·瓦维尔(Don Varvel)
 
体系简介

意大利蓝队的瓦尔特·阿瓦雷利(Walter Avarelli)和乔齐奥·贝拉多那(Georgio Belladonna)曾使用罗马梅花体系赢得了许多个世界冠军。另外还有其他许多牌手使用过这一体系,包括巴西国家队。蓝队的另一对牌手曾使用过一个和 罗马梅花很类似的体系,阿诺体系(Arno,也叫小罗马梅花)。有关罗马梅花的最主要的文献是阿瓦雷利和贝拉多那于1959出版的桥牌书(Bridge - I1 Sistema Fiori Romano)和维·帕克(Vee Packer)英语译本(The Roman Club System of Distributional Bidding)。

罗马梅花的历史:

罗马梅花体系的基础是主要二个概念:不能作其它卡那佩(Canape)开叫的牌都用多含义的1C开叫。在1C开叫后,使用赫伯特示弱 (Herbert Negative)叫,问叫和一些借鉴自保罗·斯特恩博士发明的维也纳体系(Vienna)的叫牌方法。(维也纳体系中表示强牌的约定性1NT开叫也被阿 诺体系和墨西哥体系所借鉴)。卡那佩叫牌方法是指叫出的第二套比第一套长,该方法由法国的皮艾尔·阿尔巴兰(Pierre Albarran)发明。
罗 马梅花主要是由阿瓦雷利和贝拉多那于1950年发明。据现在所知,第一个公开发行的有关该体系的文献是在1959年出版,其后该体系又有所发展。1959 年版的罗马梅花和福奎特的《意大利蓝队牌局精选》(Bridge with the Blue Team,译注:有中文版)中的介绍有所出入。本文中按较晚的版本叙述。

卡那佩:

据我所知,罗马梅花是个纯粹的卡那佩方式的叫牌体系。开叫人和应叫人如果有足够的牌力叫出二套,均先叫出二个长套中较短的一套。开叫叫出的第一套可 能只有 3张,包括高花开叫(在阿诺体系中,不用3张高花开叫,但1D开叫可能有很短的D套)。罗马梅花没有表示C套的开叫,如果开叫人有C套(但没有作进局逼叫 性开叫的牌力),先叫出另一套,再叫C。

令人感到惊讶的是,卡那佩方式是非常有效的。在第二次叫牌中叫出较长的一套比叫出较短的一套更安全。同伴很少需要作示选叫牌到较高的叫牌水平。这种 方法使对手叫牌变的困难,他们将发现在对方开叫的花色中的张数并不少,对方常抢先叫出了他们最好的长套花色。这使得使用罗马梅花的牌手常常比使用其他体系 的牌手在叫牌中更不易受到干扰。请注意在标准体系中,即使是4张高花开叫,通常都是有5张的。而在罗马梅花中,高花开叫通常是4张左右。

在以下二种情况下,罗马梅花开叫最长套:
(1)低限且除了一5张以上长套外,无其他长套(C套是例外),开叫人开叫该长套花色,再叫该花色;
(2)有一值得跳再叫的长套。当有二个5张套时,如果是低限,先叫较高级花色;否则先叫较低级花色。(开叫人的逆叫显示有额外牌力,但不象标准美国制那样,应叫很少需要示选到第一开叫花色。)

当应叫人无法作出应叫时,使用卡那佩方式可能使较短的那门花色成为将牌。为了克服这个缺点,罗马梅花规定所有一阶花色开叫都是逼叫一轮。应叫人叫出 最便宜的叫牌是约定性示弱叫,既赫伯特示弱叫牌。(这是罗马梅花唯一的一个在某些低级别比赛中被禁止使用的叫牌。实际上,大概只有在1D开叫后的1H示弱 叫还在低级别比赛中被禁止。在1C开叫后的1D示弱是被允许的;在1S开叫后的1NT也是被允许的。最近,在1H开叫后类似的1S应叫也被ACBL允许使 用。现在只有1D开叫后的1H示弱应叫还被禁止。不幸的是,我不知道没有这个叫品如何使用罗马梅花。哎!)

一旦理解了卡那佩概念,以及赫伯特示弱叫牌和开叫结构,罗马梅花是个很简单的叫牌体系。我相信学习罗马梅花比学习现在流行的其它各种体系都要来得快,当然包括二盖一体系,甚至是最简单的精确体系。

按牌型的开叫:

大体上,开叫先在一定牌力范围内显示牌型,而应叫人先显示牌力。开叫1D,1H或1S的牌力范围相当宽,但保证有一个5张以上的长套(但常常不是第 一个被叫出的套)。应叫人的应叫按牌力分为0-9点,9-16点,12-16点,12点以上有一非常好的长套,和17点以上多种应叫。这样,应叫人的叫牌 决定了叫牌的最高水平,开叫人在此范围内可安全的描述牌型。结果是应叫人成了控制叫牌进程的一方。

体系摘要

平均形牌的开叫:

1C:12-16点,21-22点或25-26点。
1NT:17-20点。
2NT:23-24点。

对1C开叫的应叫:
1D:约定性示弱叫,0-9点。
开叫人再叫:
12-16点时,有4张高花叫1阶高花,4-4高花叫1H,或叫1NT;
21-22点时,再叫2NT;
25-26点时,再叫3NT。
1H/1S:4张以上可叫套,至少9点。
开叫人再叫:
1S、1NT或加叫一副是12-14点。
二阶非C的新花是15-16点。(译注:在1H应叫后的1S再叫应该是12-16点。)
再叫2NT是21-22点或25-26点,开叫人以后通过加级答叫澄清牌力和对应叫人花色的支持情况(见后)。
2C/2D:9点以上,可叫套。
开叫人再叫:
二阶新花是12-14点,
2NT是15-16点。
21点以上的牌跳叫无将。
1NT:12-15点,平均型。
开叫人再叫:
2阶高花是12-13点,有该高套;
无高套叫2D。
14-16点叫2NT。
21点以上跳叫无将。
2NT:16点以上平均型。
开叫人再叫:
3D是12-13点;
3H,14点;
3S,15点;
3NT,16点。
2H/2S:12点以上,至少是有二个顶张的5张套,询问支持。
开叫人再叫:
加一级,12-13点无支持;
加二级,12-13点有支持;
加三级,14-16点无支持;
加三级,14-16点有支持。(四级答叫中不包括3C,这另有其它含义。)

对1NT开叫的应叫中包括格斗者约定(Gladiator)。
对2NT的应叫中,3C是巴隆问叫(Baron),3D是斯台曼(Stayman)。

非平均形牌的开叫

1C:17-20点有4张C和另一5张以上套,在任何应叫后叫出最便宜的C;
或最多3输墩的强牌,在应叫后跳叫新花显示这种牌,
如果第一应叫是1D或1NT,应叫人用9级答叫显示支持情况。9级答叫如下:

第一级:2或3张支持,无顶张。
第二级:单张或缺门,无顶张。
第三级:单张或双张,有1顶张。
第四级:3张,1顶张。
第五级:4张以上,无顶张。
第六级:4张以上,1顶张。
第七级:双张或3张,2顶张。
第八级:4张以上,2顶张。
第九级:3顶张。

1D/1H/1S:12点以上,有1到2个长套。开叫套一般至少4张,可能有另一等长的套。
2C:约定性开叫,12-16点4441或5440牌形,无高花5张。
2D:约定性开叫,17-20点,和2C开叫一样的牌型。
2H/2S:12-16点,5张以上套,还有至少4张的C套(但C不长于开叫的高花套)。
3C或更高:常规的阻击叫。

1D、1H或1S开叫后的应叫:
示弱叫(0-9点)
赫伯特示弱叫牌:叫出比开叫高一级的叫牌(在1S开叫后是1NT)。
加叫一副:愿意以开叫人开叫的高花作定约。
在赫伯特示弱后,开叫的再叫:
弱牌(12-14点):再叫开叫花色;如果开叫人的第二套花色正好是应叫人作示弱叫的花色,开叫人作约定性的1NT再叫。
中等牌(12-16点):叫出第二套花色。
强牌(17点以上,可能只有4-5个输墩):跳再叫。
(译注:在示弱叫牌后,12-16点可再叫开叫花色,或叫出第二套,如果第二套正好是应叫人作示弱叫的花色,再叫1NT;17点以上作跳叫,如果第二套花色正好是示弱叫花色,在二阶叫出该花色。)
半示强应叫
1NT:(在1S开叫后应叫二阶低花):12-15点平均型。
新花或二阶示弱叫花色(如在1H开叫后叫2S)。
示强应叫
2NT:16点以上平均型。
跳加叫:有2个顶张,至少5张支持。
跳叫新花:12点以上,至少半坚固套。

2C或2D开叫后的应叫
约定性的示强叫是2NT。开叫人再叫叫出短套。然后应叫人作进局止叫或在成局水平下作花色叫牌。开叫人再作4级答叫:第一级,低限,无好支持;第二级,低限好支持;第三级,高限无好支持;第四级:高限好支持。好支持指有2个顶张的4张支持。
其他除了2NT外的应叫都是止叫。但如果应叫正好是开叫人的短套,开叫再作最便宜的叫牌;如果是高限牌,叫出短套。

2H或2S开叫后的应叫
除了2NT外的应叫都是自然叫。在2NT后,开叫人再叫:
3C:5422形。
3阶开叫高花:6421形。
3NT:5521。
三阶其他花色:5431,叫出的花色是3张。
4C:5530,另一高花是3张。
4D:5530,3张D。
在这以后,应叫人或作进局止叫,或作满贯试探。

满贯叫牌

罗马问叫(CAB),不寻常的跳叫,问该花色的控制,6级答叫:
第一级:无控制。
第二级:单张。
第三级:有K。
第四级:有A。
第五级:缺门。
第六级:有AK。

如果该花色不可能是短套,第二级和第五级取消。如果叫牌空间不够,第二、三级合并,第五、六级合并,和精确体系的CAB一样。

另外还使用罗马布莱克伍德问叫(Roman Blackwood)和罗马葛伯问叫(Roman Gerber)。

阿诺体系(小罗马梅花)

阿诺体系和罗马梅花非常得相似,但仍保留了一个在罗马梅花中没有的维也纳体系的特征,即1NT强牌约定性开叫。在阿诺体系中,这是个进局逼叫性的开 叫。 1C开叫不再包括有进局逼叫牌力的强牌,而包括了17-20点的C单套强牌(再叫最便宜的C);17-20点,有4张C和另一5张以上套的牌(在罗马梅花 中是再叫最便宜的C)是跳再叫另一长套。

17-20点的平均型开叫1D。在罗马梅花中常开叫3张套,再叫出另一较低的花色,特别是开叫高花。在阿诺体系中,高花开叫保证有4张;则当有C单套时,1D开叫则可能是很短的D。在1D开叫后,最便宜的无将再叫是显示17-20点平均形,此后使用格斗者约定。

在1NT开叫后,应叫人按加级答叫回答有几个A(这是该体系中我不喜欢的一个设计)。

不管怎样,阿诺体系在本质上和罗马梅花是一致的。

改良罗马梅花

在美国,只有在一些高级别比赛中才允许使用罗马梅花,所以一般情况下无法使用。其实,罗马梅花是个很简单且常规的体系,如果不考虑卡那佩叫牌方式,甚至是个“自然”的体系。任何比较奇特的叫牌装置都可以融入该体系中。

接力叫

一个显而易见的改良方式是采用接力叫。罗马梅花的一般叫牌方式是开叫人显示牌形,应叫人确定最高叫牌水平。和应叫人完全采用接力叫方式要求开叫人显示牌情的方式相差不多。何况在1花色开叫后1NT应叫已经是个示强叫牌。所以采用接力叫并不需要动大手术。

其他1NT开叫方式

我们中的有些人认为自然的1NT开叫是具有阻击性的叫牌,能使对方难以争叫。虽然有时也阻击自己了同伴,但毕竟得大于失。但罗马梅花17-20点的 1NT 开叫完全没有这种效果(因为牌力太强了)。我个人认为17-20点范围和该体系的设计思想是一致的,但确实是个无效果的叫牌。以下是二个改良的方法:
1. 改良阿诺方式:1NT开叫不再保证有进局开叫牌力,也不采用回答A的应叫方式。
2. 神风罗马(Kamakazi Roaman):1NT开叫是10-13点,1C开叫通常是14-17点,1D开叫包括18-21点的平均型。这样,1C开叫的频率就不如原来的罗马梅花 那样频繁,因为1C开叫不再包括12-13点的平均形;1D开叫又多了一种情况。我想这就需要采用3张高花开叫,但我把这看做是一个特征,而不是一个缺 点。

这二种方法可结合在一起用,如在第一、二家无局时使用第一种方法,或除了我方有局,对方无局的情况。

愚蠢的2C开叫

杨波吟(音译:Bo-Yin Yang)指出经常使用的在1C开叫后寻找高花4-4配合,并在无成局定约可做时停在低水平上的叫牌进程表明弱牌1C开叫和低限的2C开叫并无很大区别。 或许1C开叫可以包括弱三套形的开叫牌,而2C开叫显示C套加另一更长套的低限开叫牌。这样,2H和2S可作其他用途。例如弱二开叫。

多色2D开叫

大概没有人使用纯粹的罗马2D开叫。即使2D开叫包括高花弱二开叫的牌,一般也不会出问题。有关多色2D开叫的说明在许多地方可找到,包括《审定桥牌百科全书》(译注:有中文版)。但这个约定在某些低级别比赛中禁止使用。

RCO二阶开叫

如果1D开叫包括23-24点的平均型,我们就有了2H、2S和2NT三个空闲叫品。就可以使用强力体系(Power System)中的“RCO二阶开叫”了。2H表示有同级二套;2S表示有同色二套;2NT表示有不同级、不同色二套,二套牌至少5-5,在有局方,长套 结构要好些。这些叫牌不常遇到,但却很有效。

著:Don Varvel 1993/08/04